找到相关内容103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壇經》的心性與佛性略探──兼論性覺與性寂

    ,往內觀察自性,看清自己的佛性,就是修行的起點,譬如種子,好好灌溉就會得果,而今從佛性這一種子下手就對了,所以說「自心是佛,更莫狐疑。」至於所有的儀式、儀軌都是方便法門,目的在於引導到學法者往內觀察自...將「清淨」理解為心的無我性、空性,這是勝義諦的性質,表示心的「無我性」是永遠不變而一直保持清淨的,因而「何處有塵埃?」  如果由實踐面來看,「清淨」意謂著惠能自己的修行,一方面已將心的世俗認知功能達到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440228.html
  • 人間淨土的達成

      由於每人的煩惱都是來自對自己身心的執著,現在直接以身心五蘊作觀照的對象,在禪定的配合下,看清身心五蘊的無常、無我,因此是對症下藥,直接趨入實相,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,因而,合乎直接性。  在今日的科學時代,注重觀察與實事求是,因此釋尊當年所提出的直接觀察自己身心五蘊的方法,是非常契機的。每人不斷地去觀察自己身心的實相,不落入幻想與想像,必可看清自己無常、無我的特性,從而去除了我執,淨化了心靈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0040249.html
  • 观:超越边见,突破无明的开始

    ,也是更根本的,是菩提心。人作为凡夫,其实很少有人愿意真的知道、真的了解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。想象自己是佛,教训别人,这既容易又快活。但谁愿意一针见血地看清自己在算计别人时有多丑陋?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...机缘请善知识来点,说不定自己也点得出。   破除错见先由浅显处上手:以思维去了解缘起性空、相由心生之理;继而观察世界并如理分析是否果真如此,以破除实执,加深对佛法的了解;进而识别边见。所谓边见者,又...

    越尘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2240817.html
  • 禅学的黄金时代(3):中国禅的祖师——慧能

    这首偈子去修行,虽不致于堕入邪道,但决不能得到最高的智慧。要想得到最高的智慧,必须当下认清自己的心,看清自己的本性,知道它是不生不死的。如果你的每个念头都能明心见性,那么世界上便没有任何东西会阻碍你。你...活泉中所喷出的泉水一样,凡是尝过的人,都会立刻感觉到它的清新入骨,都会衷心的体验到它是从佛性中流出的。只有佛才能认识佛,也只有佛才能知道自己心中有佛性,知道一切众生心中都有佛性。  慧能俗姓庐,生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1940925.html
  • 佛教修学次第的思考

    离。若出离意愿至强至坚,对世间便不再有所贪恋。如是,建立于执著之上的烦恼亦将随之松动、土崩瓦解。  所以,我们要时常观察并思维轮回之苦,看清自己身处三界不得自在的困境。那样,就会象狱中急切盼望获得自由...瑜伽师地论》定义,此心是希望自己“决定当证无上正等菩提”,并“能作有情一切义利”。菩提心包含自觉、利他的内涵,这正是佛陀成就悲智两大品质的心行基础,自觉来自智慧,利他乃因慈悲。  要言之,菩萨道修行不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0942477.html
  • 佛教与超个人心理学的对话(四)

    这位教授可能也有很强的自责压力,但是他没办法看清自己的心念作用,便投射到你们身上,以过度严厉的课业要求,来补偿自己学术功力减退的愧疚。」   法师:你说的很对。佛法之所以一再告诫学人神通是成圣的末...科教授说,他自己有每天打坐的习惯,教授很惊讶,问他打坐是为了什么,而且很快就判断他有「强迫性防卫」症候群。意思是说,他不由自主地依赖这种打坐仪式,来躲避日常生活的焦虑情境。   后来,超觉静坐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146370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的心性与佛性略探

    把注意力回到自身,往内观察自性,看清自己的佛性,就是修行的起点,譬如种子,好好灌溉就会得果,而今从佛性这一种子下手就对了,所以说「自心是佛,更莫狐疑。」至于所有的仪式、仪轨都是方便法门,目的在于引导到...第二个合理的看法是将「清净」理解为心的无我性、空性,这是胜义谛的性质,表示心的「无我性」是永远不变而一直保持清净的,因而「何处有尘埃?」   如果由实践面来看,「清净」意谓着惠能自己的修行,一方面已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0453014.html
  • 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的对话(2)

    创意表达方式,我想一定能启发更多人,回去观察自己的情缘,看看有什么情绪和想法,需要调整一下。  可惜的是,把佛学生活化的作品,到现在只有林清玄居士的菩提系列和郑石岩居士的清心系列,比较能安慰人心。最近,...反而会陷入一种道德的虚伪意识。而且,伪善会拿纯真来合理化自己,这种「无知的天真」会不敢面对人性,遇到人事是非与社会走向的问题,会感到无能为力,只希望一切的问题能在单纯的宗教仪式环境中得到解决。但是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559968.html
  • 苏美多比丘著:四圣谛(二)

    认为你的痛苦是那个人所造成的话,那你就是还没了解第一圣谛。   所谓的「了解苦」,是指看清自己对拔掉我们指甲的人的反应—「我恨你」是苦。若真的将我们的指甲拔出来,这是非常痛的,但是在这痛苦中,还包含有「...自己,相反地,要确实看清这些都只是心的制约反应罢了。它们也是无常的,欲望并非真正的我们,它们只是当我们不了解四圣谛的三转时,因无知而产生的惯性反应。因为无明,使我们对于每件事物的反应皆是如此,所以这些...

    苏美多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3862635.html
  • 阿迦曼尊者读后报告

    心智去理解和探彻、用浑厚的性灵去酝酿和领受——专一心志的修行。  老师的用心,主要的目的是期望同学们在接受尊者实修体验的冲击和洗礼后,经过相当时日的蕴涵,能勇敢的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失,看清自己的无知和躁动,果能如此,我们的生命即能有所转机,尔后能强化自己、净化自己,使自己的人格健全、僧格完美,更重要的是老师希望我们透过贤者的引导,超越自己有限的生命模式,开展自我无尽的智慧宝藏,迈向崇高,迈向解脱,...

    德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463815.html